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碘酒消毒的原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碘酒消毒的原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碘酒褪色原理?
碘酒褪色可从两个方面入手:一就是使碘从酒精分离出来,二就是使碘发生反应。
第一种方法由于酒精是有机溶剂,如果用想苯,卤代烷等溶剂与酒精不分层。那只有第二种方法:使碘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。这样的还原剂有SO2、H2SO3、HNO2等。化学反应式: I2+SO2+2H2O=2HI+H2SO4
碘酒使面条变黑,加奶粉又变白的原理?
这就是经典的淀粉遇碘离子变色的实验。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(reaction),而是产生相互作用(interaction),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离子,通过范德华力,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。实验证明,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色,使淀粉变色的是碘离子。
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,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。而根据不同种类淀粉支链与直链比例的不同,显现的颜色也不一样。
因为碘酒里含有碘,面条里的主要成分含有淀粉,碘遇到淀粉会发生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颜色呈现蓝紫色,好像黑色一样。
奶粉里面主要物质是蛋白质,碘遇到蛋白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,那个过程就不多说了,最终颜色就会发白了,在我们的初中化学课本里就有碘遇到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,大家可以看看
碘伏里面含碘,碘遇到淀粉会变蓝黑色,所以放进方便面之后,就变黑了;然后倒入茶叶水,茶叶水中的茶碱跟碘发生反应,把游离的碘变成了无色的碘离子,所以,方便面又变白了。这个跟黑茶去毒素完全没有关系。那个卖茶的纯粹利用化学常识在忽悠人。
淀粉碰到碘酒会变色,是淀粉与碘酒反应,生成了一种包合物,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,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。
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: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。
直链淀粉约占10%—30%,分子量较小,在50000左右,可溶于热水(70℃—80℃)形成胶体溶液。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,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、棕色或***等不同的颜色。
支链淀粉约占70%—90%,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,在60000左右,不溶于水,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。
因此,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色,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。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,遇碘酒显蓝色。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,遇碘酒显紫色。玉米、马铃薯分别含有27%、20%的直链淀粉,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要略深。
碘酒和vc反应的原理?
氧化还原反应
2.维生素C可以还原碘伏中的碘离子,使碘伏失去消毒杀菌的作用。
碘酒维c变透明的原理?
碘酒是一种含有碘的溶液,而维生素C(抗坏血酸)是一种还原剂。当维生素C与碘酒接触时,维生素C会还原碘酒中的碘离子(I-),使其转化为无色的碘化物(I2)。
这导致碘酒溶液从原来的棕红色变为透明。这是因为碘化物不会吸收可见光,所以溶液变得透明。
这种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,维生素C起到了还原剂的作用,使碘酒的颜色消失。
碘伏遇到VC变白的原因:
1. 碘伏的成分是单体碘与有机物结合,有机物溶液一般为聚维酮。
2. 维生素C为还原剂,可以提供负离子给碘单体,于是单体状态变成了离子状态碘离子。
4. 碘伏具有氧化性,可以将维生素C氧化形成离子状态,导致碘伏溶液无色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碘酒消毒的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碘酒消毒的原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